為什么衣服一旦賣不好 品牌就開始怪天怪地?
時間:2016-09-27 來源:m.alazami.com.cn 作者:T恤衫定做
點擊:次
時尚產業的壞消息近來源源不斷:John Lewis半年利潤蒸發了75%;時尚連鎖零售商Primark預計今年銷售同比下滑2%;Marks & Spencer 7月公布財季營收大幅縮水后不斷減員......
好笑的是,這些以英國為主力市場的時尚公司近來集體把矛頭對準了天氣,以緩解外界對于其業績不佳的懷疑與非難——4、5月不夠熱,8、9月又不夠冷,你讓我們怎么賣衣服?
“消費者不斷縮減自己在時裝方面的開銷,類似情況我們此前還從未見到過。”摩根士丹利零售業分析師Geoff Ruddell發現,下滑程度已經創下近20年來的新紀錄。鑒于如今難以預測的氣候狀況,大多數人選擇觀望,即等到冬季真正來臨時再買衣服。
“10年前的這會兒,大家早就開始準備購買冬衣了。”市場調查公司Kantar Worldpanel分析師Glen Tooke指著倫敦二十多度的天氣說,“但顯然,誰會在這樣的天氣買大衣呢?”今年9月13日,倫敦最高氣溫達到過30攝氏度,但去年9月基本都在20度以下。
分析師們這樣說
“眾所周知,氣候是銷售不佳的推脫理由,可這次我不得不相信。”調研公司Conlumino零售業分析師Neil Saunders說。法國興業銀行分析師Anne Critchlow預計H&M本月營收同比下滑2個百分點,而且其下降趨勢極有可能體現在營業利潤率上,“夏秋交替之際過于暖和,這對整個歐洲時尚市場都在幫倒忙。”
伯恩斯坦研究公司(Bernstein Research)分析師Jamie Merriman發布預警稱,若是新季節繼續延遲來臨,零售商就只能被迫折價出售商品。她說道:“希望H&M和其他時尚公司擁有充足貨源應對現今的氣候,否則就只好加大折扣力度。”
由于溫差不再明顯,零售商不得不想方設法改變原有模式,以應對突如其來的變化。例如從原先季節類衣物更迭改為層疊穿搭,在儲備冬季較厚衣服的同時確保擁有一定量的輕薄款。不過鑒于大部分英國零售商嚴重依賴位于遠東或南非的供應鏈,一旦運輸上路就無法令貨輪掉頭,因而零售商很難按氣溫提前調整庫存,等待它的或許就是銷售場上的“寒冬”了。
時尚和天氣,究竟是誰在做主?
幾個月前,全球第二大時尚零售商H&M在匈牙利首都開出了一家巨型旗艦店。區域經理接受歐洲新聞臺采訪時說道:“短期內,公司只能以減價措施來做應對。從長期策略層面,我們或許該思考一下是否有必要開發更多的換季系列,以減輕氣候對于銷售業績的影響程度。”
在消費力之外,四季是時尚產業的另一大關鍵因素。這是為什么設計師會按照時節發布“春夏”、“秋冬”兩大系列,甚至從某些程度解釋了四大時裝周舉辦地的共同點:都擁有界限分明的四個季度。此外,這也是我們每到換季看到“清庫存”、“新品上架”,以及各式季節主題類穿搭建議。
不過近來的時裝從業者似乎做出了些些變動。Burberry就率先抹去季節定義,以“九月系列”和“二月系列”取代原先的“春夏”和“秋冬”。它在倫敦發布的最新系列包括牛仔丹寧、針織、睡衣式絲綢和軍風大衣,足以滿足生活在各個地區的消費人群。
意識到氣候這一敏感因素的不止burberry一家,不少小規模設計師品牌也行動起來。當客群分布區域越來越廣,就很難兼顧各方需求。新晉設計師陳序之就聽到海外買手跟他抱怨,由于當地春季提前來臨,秋冬產品面臨滯銷。而對于在倫敦工作的他而言,3、4月依舊比較寒冷。因而,陳序之在設計最新春夏系列時將設計經歷更多地放在衣服本身,并調整厚薄比例,讓買手有更多選擇。
溫度并不是銷售不佳的唯一原因
就如我們前兩天剛剛獲悉拉尼娜時間可能讓中國人迎來一個冷冬。可在之前的幾年中,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,我們一直處在暖冬狀態里。對于時尚品牌來說,若想適應各個地區突發氣候幾無可能。更何況解決溫度難題,也未必能救回銷售業績。
英國整體零售市場在今年3月陷入低谷,除了氣溫作怪之外,經濟大背景起到負面作用。巴克萊銀行經濟學家Andrzej Szczepaniak認為2016年初個人消費雖然放緩,但下半年退歐公投將真正影響消費信心。而事態的確就是如此發展的,隨著退歐派最終獲得勝利,英國消費者放慢了腳步。
由于大部分英國時尚品牌的原材料產地位于亞洲,受退歐公投影響而貶值的英鎊增加了成本支出。為保持利潤率,大部分品牌會上調英國地區售價,而最終這筆多出來的費用毫無疑問將由消費者來承擔。然而,出國消費也不太可能,尤其當目的地是美國——居高不下的美元讓英國消費者壓力更大。
多米諾骨牌一旦啟動,所有參與者都難以置身事外。海外供貨商可能會被本土同行所取代;買手在下單時不光考慮目前標價,還會擔心未來6個月內的價格波動;旅游消費者不斷比對價差和匯率……這些問題的復雜程度并不弱于氣候。
本頁關鍵詞:為什么衣服一旦賣不好 品牌就開始怪天怪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