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女子服裝演變史 風卷葡萄帶日照石榴
時間:2015-05-02 來源:m.alazami.com.cn 作者:T恤衫定做
點擊:次
漢代深衣根據衣裾繞襟與否可分為直裾和曲裾兩種。曲裾深衣后片衣襟接長,加長后的衣襟形成三角,經過后背在繞至前襟,然后腰部縛以大帶,可遮住三角祍 片的未梢。在漢代不僅男士可穿,同時也是女服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服式。女子的曲裾深衣,長可曳地,衣襟旋轉而下。下擺一般呈喇叭狀,在今天看來也有著別樣的 風韻。
魏晉服裝日趨寬博,從上至下都以寬衫大袖,褒衣博帶為尚。魏晉時期婦女服裝風格表現為“上儉下豐”,上一短小,下裙寬大。上身穿衫、襖、褥,下身穿裙子,如晉代傅玄《艷歌行》所說“白素為下裙,月霞為上襦”。
魏晉時期,女子衣著上衣袖口肥大,裙為多折裥裙,裙長曳地,下擺寬松,俊俏瀟灑。顧愷之《女史箴圖》《洛河神賦》正體現了這種風格,人物衣裙修長飄逸,雍容華貴。
唐代開始,工藝裝飾普遍使用花卉圖案,其構圖活潑自由,疏密勻稱、豐滿圓潤。特別是波狀的連續紋樣與花草相結合后,就是唐代盛行的纏枝圖案。
隋唐時期最時興的女子衣著是襦裙,即短上衣加長裙,裙腰以綢帶高系,幾乎及腋下。又有從宮廷傳開的“半臂”,有對襟、套頭、翻領或無領式樣,袖長齊 肘,衣長及腰,用小帶子當胸結住。因為領口寬大 ,穿時袒露上胸,又有披帛,以薄紗羅制作的長巾披搭肩上,更顯風姿卓越。
唐代尚體態豐滿,宋代女裝一改晚唐寬大拖沓風,講求瘦長,以顯露身材苗條。一般貴族和官僚婦女,衣著雖不及唐代華麗,卻配色大膽,已經打破唐代以青、碧、紅、藍為主色的習慣。
宋代時裝的傳統款式,以旋襖最有代表性,流傳也最廣泛。其款式與唐代齊膝短大衣的胡服相近,其特色一是直領,鑲一道花邊叫“領抹”;二是對襟,無紐常敞,露出腰腹圍;三是小袖,袖口在手腕處縮緊。這幅宋人所繪的《瑤臺步月圖》正是體現了這種衣著的風格。元代蒙古婦女和漢族婦女的服裝有很大的不同。蒙古婦女的服裝是一種寬大的長袍,很男人的服裝沒有多大區別,這跟草原氣候寒冷 和早晚溫差有密切的關系。此外,蒙古貴族婦女十分流行戴冠帽。
元朝漢族婦女的衣服,大體和宋相似,沒有多少變化。北方的團衫、南方的大衣,都是全身的長衣,一般是成年婦女所穿。長衣之外,往往再加上一件半臂即半袖子的上衣,有的則加披肩。
明代女子的服裝,只要有衫、襖、霞帔、褙子及裙子等。基本樣式大多仿自唐宋,恢復了漢族的習慣。總體來說,服裝風格修長窈窕,變化豐富。明崇禎末年開始,民間女子興起“水田衣”,即用多色零碎質料拼接而成的裙式,樣式新穎。初時有多塊均勻的長方形面料拼接縫制,后臺用大小不一的各種形狀的織棉面料制成。
清朝女裝,漢、滿足發展情況不一,滿族女子梳“二把頭”著“旗裝”。至于后世流傳的旗袍,長期主要用于宮廷和王室。清后期,才為漢族中的貴婦所仿用,并且樣式較之前更緊身一些。
漢族女子沿襲了明式服裝,用的“褙子”改名為“披風”帶有衣袖,一般為直領、對襟、大袖。內穿一件“襖子”,一般為大襟、小袖、圓領、晚清女子穿著多為上襖下裙或上襖下褲。
明國女裝大多是“上襖下裙”的傳統形式,但衣長剪短,同時帶有圓擺,袖口擴大為“倒大袖”即衣服的袖口比袖籠大,這是明國時期女裝時尚的重要標志,有人稱這將女性柔美發揮的淋漓精致。明國后期,女式旗袍受西方服裝的影響,改良了剪裁,由直線平面變成了曲線立體的剪裁,還有了省道、落肩甚至拉鏈等,身段更容易被勾勒的挺拔而嫵媚。海派旗袍便是當時的典型。
更多資訊:m.alazami.com.cn
上一篇:女裝店促銷 贏在細節與創新 下一篇:2015春夏童裝發布會設計主題 --非凡年代
本頁關鍵詞:古代,女子,服裝,演變,風卷,葡萄,日照,石榴,古代,女子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