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大筠:集合店是實體店轉型的“救命稻草”?
時間:2016-06-15 來源:m.alazami.com.cn 作者:T恤衫定做
點擊:次
集合店-在歐洲已經有百年發展歷史了,并不是什么“新鮮”業態,這個業態和歐洲的城市特點還有經濟特點有關,歐洲服飾企業以中小型家族企業為主,意大利有4萬多家這樣企業,大多規模都在2000萬歐元以下,平均人數4-6人,歐洲百貨公司一般也是以“買手店”為主,歐洲做自主品牌連鎖經營的企業規模一般都在5000萬以上,這樣的企業才有能力進行連鎖專賣,究其原因,歐洲的服飾零售,集合店和買手店是主要的業態;但歐洲的集合店或者買手店和中國最大的不同是:賣貨的帳期基本60天左右,庫存由買手店決定,經營和管理由買手店決定,這就是歐洲許多中小企業專注某一單一品類百年尚能生存的關鍵,專注、專業的工匠精神也是在這樣的特殊商業模式存在的根本!
說說中國被炒的火熱的集合店,伴隨著過剩產能的到來,個性化消費需求的崛起,集合店的個性化和體驗消費逐漸成為一個消費需求,這是任何一個產業崛起的前提,但是,中國特有的“不公平”競爭狀態的存在,讓中國時尚產業多元化和創意性變成了缺乏活力的“制造業”,中國的時尚產業不再是“創意產業”,百貨行業扮演了幾十年的“二房東”租賃零售主體,結款難,管理難,誕生了許多所謂“品牌托管”畸形的業態,在需求旺盛的10年前,這種中國特色同時也獲得了快速發展,在過剩經濟的今天,這種不對稱的畸形經濟發展進入了“絕路”,互聯網的到來,快速把這種模式“埋葬”,如今的情況是:不是需求萎縮了,而是滿足需求的方式變了,實體店在房地產的摧殘下,房租增長遠遠超越了利潤增長,互聯網、地產行業徹底把傳統零售給顛覆了,我們瞬間“呆住”了,這就是,為什么,我們如何努力都不賺錢的原因之一……我想說的是:如果集合店還是這個模式的“變種”版本,怎么可能成為服飾業態轉型的“救命稻草”…
未來集合店是零售業態的的一種形式是必然的,但如果沒有創新,不能結合互聯網、社交營銷、在線預售、資本,走一條創新模式,只是簡單復制歐洲模式,采取的是代售、裝修補貼、推廣支持等搞死品牌商的策略,這個業態就不再是“希望”而是“絕望”,我所描述的創新型的O2O的集合店,必須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生意模式,哪些新銳設計師為什么在歐洲能夠存活,在中國存活比例如此之低,惡劣的商業模式是制約的關鍵!
中國集合店只是剛剛開始,還有很多創新需要摸索,一定要學會和互聯網、資本對接,這個業態才有未來……
本頁關鍵詞:楊大筠,集合,實體,轉型,救命稻草,集合,歐洲,已經,百年,